理论探讨
郭锐:实施技能根基工程必须做到“三个认同”
发布日期:2022-07-01 10:15:22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三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聚焦制造业未来发展,不论在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建设方面,还是加大制造业职业工种政府补贴力度方面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进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指明了方向。培养更多制造业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推进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基础。《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制造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完全符合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需求,也充分表明国家层面在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下大力气,见真功夫的信心与决心。《方案》的出台,为我国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提供了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方案》严格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未来的发展中更注重从基地建设、资金支持、专业设置、人才引领、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中培养技能人才。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数控机床、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职业在现代企业中不断应用,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技术工人队伍是今后我国加快制造业发展、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当务之急。这方面离不开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制度方面的指导,更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企业、院校的积极联动。只有各部门、各环节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对技能根基工程重点支持,才能将此项工作真正在基层落实落地。

要落实好《方案》,必须要做到“三个认同”。一是认同职业不分高低。劳动创造价值,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不论是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虽然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但在社会上的分工却彼此互补。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只要我们每个人爱岗敬业、勇于拼搏,充分发挥各自工作潜能,每个职业都值得尊重;二是认同工人创造价值。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同样也离不开技能人才,技能人才是将理想变为现实的缔造者。工作中他们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再通过实践检验理论,这个反复的过程中蕴含着技能创新、技能创造的过程,从而实现了产品的升华。之所以技能人才中有人能成为技能大师和劳模工匠,正是源于理论结合实践、技能水平结合操作经验的综合结果;三是认同待遇对等。待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人才价值导向的重要标志。企业加大对技能水平高、技术全面、贡献突出的高技能人才的关心关爱,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绝不是一句空话,要让技能人才真正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上有幸福感、获得感和价值感。与此同时,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崇尚技能、尊重技能、成就技能良好的氛围,让更多的家长认同子女走当技术工人同样大有可为。

以上“三个认同”对《方案》的贯彻落实至关重要,决定了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今后的发展和走向。要将此次印发的《方案》要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结合起来,加强全社会层面的宣传力度,贯彻国家、部委政策导向,强化各级政府、企业、院校中的落实,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促进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鼓舞更多青年选择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助推我国制造业发展走向新的高度。